杨振宁追悼会确定!临终状态曝光,摔跤酿大祸,翁帆早有心理准备
凌晨两点,清华园的路灯还亮着,校园却空空荡荡。学子们从缅怀室前走过,看到墙上那张他拿着诺奖、又或是蹒跚拄杖的照片,总会停下脚步。那是一种“原来真的有人把学术当信仰,并活到最后一刻”的冲击。
凌晨两点,清华园的路灯还亮着,校园却空空荡荡。学子们从缅怀室前走过,看到墙上那张他拿着诺奖、又或是蹒跚拄杖的照片,总会停下脚步。那是一种“原来真的有人把学术当信仰,并活到最后一刻”的冲击。
2025年10月18日,杨振宁先生在北京逝世,作为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,莫言的悼念词不仅表达了哀思,也把我们拉回二人相识相知的岁月。
翁帆站在最前头,没哭出声,可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太多没说出口的话。
九点整,哀乐像冷风一样钻进耳朵,刹那让人后脊发紧。旗帜覆着棺木,被托得很稳,可我还是担心那面国旗抖一抖,会惊着杨老的安睡。
10月24日的北京秋意渐浓,清华大学体育馆外的送别队伍从东门一直延伸到百米外的林荫道,白发苍苍的学界泰斗、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、自发前来的普通市民静静伫立,手中的白菊在风中轻颤。今天,人们在这里送别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——杨振宁先生,而更令人动容的是,遵
1957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上,35 岁的杨振宁站上领奖台,成为首个拿下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。